在湖北襄阳,有这样一位"爱心妈妈":她带领348名爱心人士,走过20万公里助学路,为802名困难学生撑起一片蓝天。她就是襄阳市缘善汇助学中心党支部书记、理事长杨海英。
一次走访改变的人生选择
2015年6月5日,这个日子深深烙印在杨海英的记忆里。在保康县黄堡镇中心学校的走访中,一对父母双亡的双胞胎兄弟触动了她的心弦。"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,我当即决定要为他们做些什么。"杨海英回忆道。
当天,她和在场企业家们许下承诺:每月资助困难学生不低于250元生活费,直到他们大学毕业。这个承诺,开启了杨海英的公益人生。
从24人到348人的爱心接力
"单打独斗力量有限,必须汇聚更多爱心。"怀着这样的信念,杨海英和24位企业家共同创办了缘善汇助学中心。"少买一双鞋,少买一件衣服,就能资助一个孩子上学。"这句朴实的话语,打动了许多人。
梁小红看到助学宣传片后,立即与困难学生结对帮扶;汪建伟听闻后,主动资助大山里的留守儿童......爱心如涓涓细流,最终汇成江河。如今,中心已发展至348名爱心会员。
"六个一"帮扶模式显成效
2016年,中心成立党支部,将"做好帮扶助学一件事"写入章程。杨海英带领团队创新推出"六个一"帮扶模式:
宣讲一次党的政策
一年回访一次
每月一个电话
送一套新衣
解决一个实际问题
提供一条致富信息
同时,中心打造了"一对一帮扶""长在红旗下·襄阳有个家"等品牌项目,累计开展活动1100余场次。
九年耕耘结硕果
九年来,杨海英和团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:
行程20余万公里
对接学校近100所
帮扶困难家庭500余户
资助学生802名
受益学生达10万人次
累计助学金额1200余万元
更让杨海英欣慰的是,最初帮扶的那对双胞胎兄弟已双双考入大学,许多受助学生毕业后选择回馈社会,有的成为支教老师,有的加入志愿者队伍。
初心不改向未来
"回首九年,有跋山涉水的艰辛,更有见证成长的喜悦。"杨海英说。如今,她正筹划邀请受助学生"回家"看看,让爱的接力棒继续传递。
从24人的小团队到348人的大家庭,从单一资助到全方位帮扶,杨海英用九年坚守诠释了"缘于善念,汇聚爱心"的真谛。正如她所说:"只要孩子们需要,我们就帮扶到底。"这份承诺,仍在继续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